- 彭华;
<正>主持人语:2023年6月2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,鲜明提出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——连续性、创新性、统一性、包容性、和平性,为中华文明“精准画像”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,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。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,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,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,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。”“连续性”是人类文明史中的独特现象,也是中华文明开卷可知的直观特性。
2025年04期 v.48;No.238 18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209K] [下载次数:101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12 ] - 彭华;
清华简《厚父》的“者鲁天子”和《四告》的“者鲁天尹”“者鲁大神”“者鲁大宗”,均当在“者”字后断句,读作“者,鲁天子”“者,鲁天尹”“者,鲁大神”“者,鲁大宗”。“者”是表示赞美的叹词,可读为“都”,与《尚书·虞夏书》诸篇的“都”同义,可译作“呜呼”。“鲁”本系形容词,可活用作名词,有“美”“善”义;又可活用作动词,有“赞美”“称美”“对扬”义。清华简《厚父》的“鲁天子”属于缩略语,与金文“对扬天子不(丕)显鲁休令(命)”、《尚书》“对扬天子之休命”同义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“鲁天子之命”、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“嘉天子命”,与清华简《厚父》“鲁天子”同义。《尚书·虞夏书》诸篇与清华简《厚父》的素材渊源久远,可以追溯至夏朝。
2025年04期 v.48;No.238 19-29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603K] [下载次数:139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10 ] - 宁镇疆;
“贤”字训“多”,可泛指各种能力上的胜出、超过。金文资料中,有不少标以“多”的军功,说明西周军功亦尚“多”,因此西周也是“尚贤”的,亦证明《周礼》“战功曰多”之记载信而有据。军功需要“比”“数”而见其“多”,这可以解释金文军功斩获每每锱铢必较到几人、几夫者;军功又必须落实到个人,这又可解释金文资料中对军功归属的区分标识。周人之崇尚军功可以王侯之亲征为代表,周人尚军功本质上与秦人并无二致,这显示周秦间也有一贯的东西,并非只有“变”。尚军功就必然导致“尚贤”,而周礼又宣扬礼让,这是西周的制度性矛盾。明确西周即存在“尚贤”的事实,对于先秦史、学术史、思想史甚至古书年代学等领域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。
2025年04期 v.48;No.238 30-38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412K] [下载次数:113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9 ] - 李锐;
在近些年出土的战国楚简中,有一些涉及楚国古史的材料引发了学者们的很多讨论,并集中于“三楚先”中的穴熊与鬻熊之别问题。过去在对青铜器邾公■钟的考释中,也涉及“三楚先”中祝融与陆终的问题,且有不同意见,多取一说而排斥另一说,或认为二者为一。其实,从研究视角上,还存在二者是演变而成的关系一说。从穴熊到鬻熊是因为形势变化而人为地转变古史系统的结果,祝融与陆终是以陆融为中介转变的结果,这说明古史系统的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在不同时期随着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有微调与改动、选择与舍弃。这一独特视角对早期古史系统的研究很有帮助。
2025年04期 v.48;No.238 39-47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482K] [下载次数:86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10 ]